「2021」高频前端面试题汇总之代码输出结果篇
前言:
代码输出结果是面试中常考的题目,一段代码中可能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,这就考察到了应聘者的基础能力。在前端面试中,常考的代码输出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知识点:异步编程、事件循环、this 指向、作用域、变量提升、闭包、原型、继承等,这些知识点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,而是在同一段代码中包含多个知识点。所以,笔者将这些问题大致分为四类进行讨论。这里不会系统的阐述基础知识,而是通过面试例题的形式,来讲述每个题目的知识点以及代码的执行过程。如果会了这些例题,在前端面试中多数代码输出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。
注: 本文中所有例题收集自牛客网面经、网络等,如果侵权,请联系删除!
一、异步 & 事件循环
1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1);
console.log(2);
});
promise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3);
});
console.log(4);
输出结果如下:
1
2
4
promise.then 是微任务,它会在所有的宏任务执行完之后才会执行,同时需要 promise 内部的状态发生变化,因为这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,一直处于 pending 状态,所以不输出 3。
2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romise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1')
resolve('resolve1')
})
const promise2 = promise1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res)
})
console.log('1', promise1);
console.log('2', promise2);
输出结果如下:
promise1
1 Promise{<resolved>: resolve1}
2 Promise{<pending>}
resolve1
需要注意的是,直接打印 promise1,会打印出它的状态值和参数。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script 是一个宏任务,按照顺序执行这些代码;
- 首先进入 Promise,执行该构造函数中的代码,打印
promise1
; - 碰到
resolve
函数, 将promise1
的状态改变为resolved
, 并将结果保存下来; - 碰到
promise1.then
这个微任务,将它放入微任务队列; promise2
是一个新的状态为pending
的Promise
;- 执行同步代码 1, 同时打印出
promise1
的状态是resolved
; - 执行同步代码 2,同时打印出
promise2
的状态是pending
; - 宏任务执行完毕,查找微任务队列,发现
promise1.then
这个微任务且状态为resolved
,执行它。
3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1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"timerStart");
resolve("success");
console.log("timerEnd");
}, 0);
console.log(2);
});
promise.then((res) => {
console.log(res);
});
console.log(4);
输出结果如下:
1
2
4
timerStart
timerEnd
success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遇到 Promise 构造函数,会先执行里面的内容,打印
1
; - 遇到定时器
steTimeout
,它是一个宏任务,放入宏任务队列; - 继续向下执行,打印出 2;
- 由于
Promise
的状态此时还是pending
,所以promise.then
先不执行; - 继续执行下面的同步任务,打印出 4;
- 此时微任务队列没有任务,继续执行下一轮宏任务,执行
steTimeout
; - 首先执行
timerStart
,然后遇到了resolve
,将promise
的状态改为resolved
且保存结果并将之前的promise.then
推入微任务队列,再执行timerEnd
; - 执行完这个宏任务,就去执行微任务
promise.then
,打印出resolve
的结果。
4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1');
const timer2 = 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2')
}, 0)
});
const timer1 = 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1')
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2')
})
}, 0)
console.log('start');
输出结果如下:
start
promise1
timer1
promise2
timer2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,
Promise.resolve().then
是一个微任务,加入微任务队列 - 执行 timer1,它是一个宏任务,加入宏任务队列
- 继续执行下面的同步代码,打印出
start
- 这样第一轮宏任务就执行完了,开始执行微任务
Promise.resolve().then
,打印出promise1
- 遇到
timer2
,它是一个宏任务,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,此时宏任务队列有两个任务,分别是timer1
、timer2
; - 这样第一轮微任务就执行完了,开始执行第二轮宏任务,首先执行定时器
timer1
,打印timer1
; - 遇到
Promise.resolve().then
,它是一个微任务,加入微任务队列 - 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,打印
promise2
; - 最后执行宏任务
timer2
定时器,打印出timer2
;
5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resolve('success1');
reject('error');
resolve('success2');
});
promise.then((res) => {
console.log('then:', res);
}).catch((err) => {
console.log('catch:', err);
})
输出结果如下:
then:success1
这个题目考察的就是Promise 的状态在发生变化之后,就不会再发生变化。开始状态由pending
变为resolve
,说明已经变为已完成状态,下面的两个状态的就不会再执行,同时下面的 catch 也不会捕获到错误。
6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1)
.then(2)
.then(Promise.resolve(3))
.then(console.log)
输出结果如下:
1
Promise {<fulfilled>: undefined}
Promise.resolve 方法的参数如果是一个原始值,或者是一个不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,则 Promise.resolve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,状态为 resolved,Promise.resolve 方法的参数,会同时传给回调函数。
then 方法接受的参数是函数,而如果传递的并非是一个函数,它实际上会将其解释为 then(null),这就会导致前一个 Promise 的结果会传递下面。
7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romise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setTimeout(() => {
resolve('success')
}, 1000)
})
const promise2 = promise1.then(() => {
throw new Error('error!!!')
})
console.log('promise1', promise1)
console.log('promise2', promise2)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1', promise1)
console.log('promise2', promise2)
}, 2000)
输出结果如下:
promise1 Promise {<pending>}
promise2 Promise {<pending>}
Uncaught (in promise) Error: error!!!
promise1 Promise {<fulfilled>: "success"}
promise2 Promise {<rejected>: Error: error!!}
8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1)
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res);
return 2;
})
.catch(err => {
return 3;
})
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res);
});
输出结果如下:
1
2
Promise 是可以链式调用的,由于每次调用 .then
或者 .catch
都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,从而实现了链式调用, 它并不像一般任务的链式调用一样 return this。
上面的输出结果之所以依次打印出 1 和 2,是因为resolve(1)
之后走的是第一个 then 方法,并没有进 catch 里,所以第二个 then 中的 res 得到的实际上是第一个 then 的返回值。并且 return 2 会被包装成resolve(2)
,被最后的 then 打印输出 2。
9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return new Error('error!!!')
})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"then: ", res)
}).catch(err => {
console.log("catch: ", err)
})
输出结果如下:
"then: " "Error: error!!!"
返回任意一个非 promise 的值都会被包裹成 promise 对象,因此这里的return new Error('error!!!')
也被包裹成了return Promise.resolve(new Error('error!!!'))
,因此它会被 then 捕获而不是 catch。
10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romise = 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return promise;
})
promise.catch(console.err)
输出结果如下:
Uncaught (in promise) TypeError: Chaining cycle detected for promise #<Promise>
这里其实是一个坑,.then
或 .catch
返回的值不能是 promise 本身,否则会造成死循环。
11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1)
.then(2)
.then(Promise.resolve(3))
.then(console.log)
输出结果如下:
1
看到这个题目,好多的 then,实际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:.then
或.catch
的参数期望是函数,传入非函数则会发生值透传。
第一个 then 和第二个 then 中传入的都不是函数,一个是数字,一个是对象,因此发生了透传,将resolve(1)
的值直接传到最后一个 then 里,直接打印出 1。
12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ject('err!!!')
.then((res) => {
console.log('success', res)
}, (err) => {
console.log('error', err)
}).catch(err => {
console.log('catch', err)
})
输出结果如下:
error err!!!
我们知道,.then
函数中的两个参数:
- 第一个参数是用来处理 Promise 成功的函数
- 第二个则是处理失败的函数
也就是说Promise.resolve('1')
的值会进入成功的函数,Promise.reject('2')
的值会进入失败的函数。
在这道题中,错误直接被then
的第二个参数捕获了,所以就不会被catch
捕获了,输出结果为:error err!!!'
但是,如果是像下面这样:
Promise.resolve()
.then(function success (res) {
throw new Error('error!!!')
}, function fail1 (err) {
console.log('fail1', err)
}).catch(function fail2 (err) {
console.log('fail2', err)
})
在then
的第一参数中抛出了错误,那么他就不会被第二个参数不活了,而是被后面的catch
捕获到。
13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'1')
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res)
})
.finally(() => {
console.log('finally')
})
Promise.resolve('2')
.finally(() => {
console.log('finally2')
return '我是finally2返回的值'
})
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'finally2后面的then函数', res)
})
输出结果如下:
1
finally2
finally
finally2后面的then函数 2
.finally()
一般用的很少,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:
.finally()
方法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的状态如何都会执行.finally()
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的参数,也就是说你在.finally()
函数中是无法知道 Promise 最终的状态是resolved
还是rejected
的- 它最终返回的默认会是一个上一次的 Promise 对象值,不过如果抛出的是一个异常则返回异常的 Promise 对象。
- finally 本质上是 then 方法的特例
.finally()
的错误捕获:
Promise.resolve('1')
.finally(() => {
console.log('finally1')
throw new Error('我是finally中抛出的异常')
})
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'finally后面的then函数', res)
})
.catch(err => {
console.log('捕获错误', err)
})
输出结果为:
'finally1'
'捕获错误' Error: 我是finally中抛出的异常
14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runAsync (x) {
const p = new Promise(r => setTimeout(() => r(x, console.log(x)), 1000))
return p
}
Promise.all([runAsync(1), runAsync(2), runAsync(3)]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输出结果如下:
1
2
3
[1, 2, 3]
首先,定义了一个 Promise,来异步执行函数 runAsync,该函数传入一个值 x,然后间隔一秒后打印出这个 x。
之后再使用Promise.all
来执行这个函数,执行的时候,看到一秒之后输出了 1,2,3,同时输出了数组[1, 2, 3],三个函数是同步执行的,并且在一个回调函数中返回了所有的结果。并且结果和函数的执行顺序是一致的。
15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runAsync (x) {
const p = new Promise(r => setTimeout(() => r(x, console.log(x)), 1000))
return p
}
function runReject (x) {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, rej) => setTimeout(() => rej(`Error: ${x}`, console.log(x)), 1000 * x))
return p
}
Promise.all([runAsync(1), runReject(4), runAsync(3), runReject(2)])
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.catch(err => console.log(err))
输出结果如下:
// 1s后输出
1
3
// 2s后输出
2
Error: 2
// 4s后输出
4
可以看到。catch 捕获到了第一个错误,在这道题目中最先的错误就是runReject(2)
的结果。如果一组异步操作中有一个异常都不会进入.then()
的第一个回调函数参数中。会被.then()
的第二个回调函数捕获。
16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runAsync (x) {
const p = new Promise(r => setTimeout(() => r(x, console.log(x)), 1000))
return p
}
Promise.race([runAsync(1), runAsync(2), runAsync(3)])
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'result: ', res))
.catch(err => console.log(err))
输出结果如下:
1
'result: ' 1
2
3
then 只会捕获第一个成功的方法,其他的函数虽然还会继续执行,但是不是被 then 捕获了。
17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runAsync(x) {
const p = new Promise(r =>
setTimeout(() => r(x, console.log(x)), 1000)
);
return p;
}
function runReject(x) {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, rej) =>
setTimeout(() => rej(`Error: ${x}`, console.log(x)), 1000 * x)
);
return p;
}
Promise.race([runReject(0), runAsync(1), runAsync(2), runAsync(3)])
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"result: ", res))
.catch(err => console.log(err));
输出结果如下:
0
Error: 0
1
2
3
可以看到在 catch 捕获到第一个错误之后,后面的代码还不执行,不过不会再被捕获了。
注意:all
和race
传入的数组中如果有会抛出异常的异步任务,那么只有最先抛出的错误会被捕获,并且是被 then 的第二个参数或者后面的 catch 捕获;但并不会影响数组中其它的异步任务的执行。
18. 代码输出结果
async function async1() {
console.log("async1 start");
await async2();
console.log("async1 end");
}
async function async2() {
console.log("async2");
}
async1();
console.log('start')
输出结果如下:
async1 start
async2
start
async1 end
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执行函数中的同步代码
async1 start
,之后遇到了await
,它会阻塞async1
后面代码的执行,因此会先去执行async2
中的同步代码async2
,然后跳出async1
; - 跳出
async1
函数后,执行同步代码start
; - 在一轮宏任务全部执行完之后,再来执行
await
后面的内容async1 end
。
这里可以理解为 await 后面的语句相当于放到了 new Promise 中,下一行及之后的语句相当于放在 Promise.then 中。
19. 代码输出结果
async function async1() {
console.log("async1 start");
await async2();
console.log("async1 end"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1')
}, 0)
}
async function async2() {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2')
}, 0)
console.log("async2");
}
async1(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3')
}, 0)
console.log("start")
输出结果如下:
async1 start
async2
start
async1 end
timer2
timer3
timer1
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进入
async1
,打印出async1 start
; - 之后遇到
async2
,进入async2
,遇到定时器timer2
,加入宏任务队列,之后打印async2
; - 由于
async2
阻塞了后面代码的执行,所以执行后面的定时器timer3
,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,之后打印start
; - 然后执行 async2 后面的代码,打印出
async1 end
,遇到定时器 timer1,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; - 最后,宏任务队列有三个任务,先后顺序为
timer2
,timer3
,timer1
,没有微任务,所以直接所有的宏任务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。
20. 代码输出结果
async function async1 () {
console.log('async1 start');
await 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1')
})
console.log('async1 success');
return 'async1 end'
}
console.log('srcipt start')
async1(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console.log('srcipt end')
输出结果如下:
script start
async1 start
promise1
script end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sync1
中await
后面的 Promise 是没有返回值的,也就是它的状态始终是pending
状态,所以在await
之后的内容是不会执行的,包括async1
后面的 .then
。
21. 代码输出结果
async function async1 () {
console.log('async1 start');
await 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1')
resolve('promise1 resolve')
}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console.log('async1 success');
return 'async1 end'
}
console.log('srcipt start')
async1(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console.log('srcipt end')
这里是对上面一题进行了改造,加上了 resolve。
输出结果如下:
script start
async1 start
promise1
script end
promise1 resolve
async1 success
async1 end
22. 代码输出结果
async function async1() {
console.log("async1 start");
await async2();
console.log("async1 end");
}
async function async2() {
console.log("async2");
}
console.log("script start");
setTimeout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"setTimeout");
}, 0);
async1();
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console.log("promise1");
resolve();
}).then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"promise2");
});
console.log('script end')
输出结果如下:
script start
async1 start
async2
promise1
script end
async1 end
promise2
setTimeout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开头定义了 async1 和 async2 两个函数,但是并未执行,执行 script 中的代码,所以打印出 script start;
- 遇到定时器 Settimeout,它是一个宏任务,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;
- 之后执行函数 async1,首先打印出 async1 start;
- 遇到 await,执行 async2,打印出 async2,并阻断后面代码的执行,将后面的代码加入到微任务队列;
- 然后跳出 async1 和 async2,遇到 Promise,打印出 promise1;
- 遇到 resolve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,然后执行后面的 script 代码,打印出 script end;
- 之后就该执行微任务队列了,首先打印出 async1 end,然后打印出 promise2;
- 执行完微任务队列,就开始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定时器,打印出 setTimeout。
23. 代码输出结果
async function async1 () {
await async2();
console.log('async1');
return 'async1 success'
}
async function async2 () {
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'async2')
reject('error')
})
}
async1(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输出结果如下:
async2
Uncaught (in promise) error
可以看到,如果 async 函数中抛出了错误,就会终止错误结果,不会继续向下执行。
如果想要让错误不足之处后面的代码执行,可以使用 catch 来捕获:
async function async1 () {
await Promise.reject('error!!!').catch(e => console.log(e))
console.log('async1');
return Promise.resolve('async1 success')
}
async1(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console.log('script start')
这样的输出结果就是:
script start
error!!!
async1
async1 success
24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first = () => (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3);
le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7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5);
resolve(6);
console.log(p)
}, 0)
resolve(1);
});
resolve(2);
p.then((arg) => {
console.log(arg);
});
}));
first().then((arg) => {
console.log(arg);
});
console.log(4);
输出结果如下:
3
7
4
1
2
5
Promise{<resolved>: 1}
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会进入 Promise,打印出 3,之后进入下面的 Promise,打印出 7;
- 遇到了定时器,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;
- 执行 Promise p 中的 resolve,状态变为 resolved,返回值为 1;
- 执行 Promise first 中的 resolve,状态变为 resolved,返回值为 2;
- 遇到 p.then,将其加入微任务队列,遇到 first().then,将其加入任务队列;
- 执行外面的代码,打印出 4;
- 这样第一轮宏任务就执行完了,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,先后打印出 1 和 2;
- 这样微任务就执行完了,开始执行下一轮宏任务,宏任务队列中有一个定时器,执行它,打印出 5,由于执行已经变为 resolved 状态,所以
resolve(6)
不会再执行; - 最后
console.log(p)
打印出Promise{<resolved>: 1}
;
25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async1 = async () => {
console.log('async1'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1')
}, 2000)
await 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console.log('promise1')
})
console.log('async1 end')
return 'async1 success'
}
console.log('script start');
async1()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;
console.log('script end');
Promise.resolve(1)
.then(2)
.then(Promise.resolve(3))
.catch(4)
.then(res => console.log(res))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2')
}, 1000)
输出结果如下:
script start
async1
promise1
script end
1
timer2
timer1
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执行同步带吗,打印出 script start;
- 遇到定时器 timer1 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;
- 之后是执行 Promise,打印出 promise1,由于 Promise 没有返回值,所以后面的代码不会执行;
- 然后执行同步代码,打印出 script end;
- 继续执行下面的 Promise,.then 和. catch 期望参数是一个函数,这里传入的是一个数字,因此就会发生值渗透,将 resolve(1) 的值传到最后一个 then,直接打印出 1;
-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,执行微任务队列,按顺序依次执行两个定时器,但是由于定时器时间的原因,会在两秒后先打印出 timer2,在四秒后打印出 timer1。
26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setTimeout(() => {
resolve('resolve3');
console.log('timer1')
}, 0)
resolve('resovle1');
resolve('resolve2');
}).then(res => {
console.log(res) // resolve1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p1)
}, 1000)
}).finally(res => {
console.log('finally', res)
})
执行结果为如下:
resolve1
finally undefined
timer1
Promise{<resolved>: undefined}
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个定时器打印出的 p1 其实是.finally
的返回值,我们知道.finally
的返回值如果在没有抛出错误的情况下默认会是上一个 Promise 的返回值,而这道题中.finally
上一个 Promise 是.then()
,但是这个.then()
并没有返回值,所以 p1 打印出来的 Promise 的值会是undefined
,如果在定时器的下面加上一个return 1
,则值就会变成 1。
27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ole.log('1');
setTimeout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2');
process.nextTick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3');
})
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) {
console.log('4');
resolve();
}).then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5')
})
})
process.nextTick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6');
})
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) {
console.log('7');
resolve();
}).then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8')
})
setTimeout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9');
process.nextTick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10');
})
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) {
console.log('11');
resolve();
}).then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12')
})
})
输出结果如下:
1
7
6
8
2
4
3
5
9
11
10
12
(1)第一轮事件循环流程分析如下:
- 整体 script 作为第一个宏任务进入主线程,遇到
console.log
,输出 1。 - 遇到
setTimeout
,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 Event Queue 中。暂且记为setTimeout1
。 - 遇到
process.nextTick()
,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。记为process1
。 - 遇到
Promise
,new Promise
直接执行,输出 7。then
被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。记为then1
。 - 又遇到了
setTimeout
,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 Event Queue 中,记为setTimeout2
。
宏任务 Event Queue | 微任务 Event Queue |
---|---|
setTimeout1 | process1 |
setTimeout2 | then1 |
上表是第一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时各 Event Queue 的情况,此时已经输出了 1 和 7。发现了process1
和then1
两个微任务:
- 执行
process1
,输出 6。 - 执行
then1
,输出 8。
第一轮事件循环正式结束,这一轮的结果是输出 1,7,6,8。
(2)第二轮时间循环从**setTimeout1**
宏任务开始:
- 首先输出 2。接下来遇到了
process.nextTick()
,同样将其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,记为process2
。 new Promise
立即执行输出 4,then
也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,记为then2
。
宏任务 Event Queue | 微任务 Event Queue |
---|---|
setTimeout2 | process2 |
then2 |
第二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,发现有process2
和then2
两个微任务可以执行:
- 输出 3。
- 输出 5。
第二轮事件循环结束,第二轮输出 2,4,3,5。
(3)第三轮事件循环开始,此时只剩 setTimeout2 了,执行。
- 直接输出 9。
- 将
process.nextTick()
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。记为process3
。 - 直接执行
new Promise
,输出 11。 - 将
then
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,记为then3
。
宏任务 Event Queue | 微任务 Event Queue |
---|---|
process3 | |
then3 |
第三轮事件循环宏任务执行结束,执行两个微任务process3
和then3
:
- 输出 10。
- 输出 12。
第三轮事件循环结束,第三轮输出 9,11,10,12。
整段代码,共进行了三次事件循环,完整的输出为 1,7,6,8,2,4,3,5,9,11,10,12。
28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ole.log(1)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2)
})
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console.log(3)
resolve(4)
}).then(d => console.log(d))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5)
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resolve(6)
}).then(d => console.log(d))
})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7)
})
console.log(8)
输出结果如下:
1
3
8
4
2
5
6
7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执行 script 代码,打印出 1;
- 遇到第一个定时器,加入到宏任务队列;
- 遇到 Promise,执行代码,打印出 3,遇到 resolve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;
-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,加入到宏任务队列;
- 遇到第三个定时器,加入到宏任务队列;
- 继续执行 script 代码,打印出 8,第一轮执行结束;
- 执行微任务队列,打印出第一个 Promise 的 resolve 结果:4;
- 开始执行宏任务队列,执行第一个定时器,打印出 2;
- 此时没有微任务,继续执行宏任务中的第二个定时器,首先打印出 5,遇到 Promise,首选打印出 6,遇到 resolve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;
- 执行微任务队列,打印出 6;
- 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定时器,打印出 7。
29. 代码输出结果
console.log(1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2);
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3)
});
});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4)
resolve(5)
}).then((data) => {
console.log(data);
})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6);
})
console.log(7);
代码输出结果如下:
1
4
7
5
2
3
6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执行 scrip 代码,打印出 1;
- 遇到第一个定时器 setTimeout,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;
- 遇到 Promise,执行里面的同步代码,打印出 4,遇到 resolve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;
-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 setTimeout,将其加入到红任务队列;
- 执行 script 代码,打印出 7,至此第一轮执行完成;
- 指定微任务队列中的代码,打印出 resolve 的结果:5;
- 执行宏任务中的第一个定时器 setTimeout,首先打印出 2,然后遇到 Promise.resolve().then()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;
- 执行完这个宏任务,就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,打印出 3;
- 继续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第二个定时器,打印出 6。
30. 代码输出结果
Promise.resolve(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'1');
throw 'Error';
}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'2');
}).catch(() => {
console.log('3');
throw 'Error';
}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'4');
}).catch(() => {
console.log('5');
}).then(() => {
console.log('6');
});
执行结果如下:
1
3
5
6
在这道题目中,我们需要知道,无论是 thne 还是 catch 中,只要 throw 抛出了错误,就会被 catch 捕获,如果没有 throw 出错误,就被继续执行后面的 then。
31. 代码输出结果
setTimeout(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1);
}, 100);
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) {
console.log(2);
resolve();
console.log(3);
}).then(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4);
new Promise((resove, reject) => {
console.log(5);
setTimeout(() => {
console.log(6);
}, 10);
})
});
console.log(7);
console.log(8);
输出结果为:
2
3
7
8
4
5
6
1
代码执行过程如下:
- 首先遇到定时器,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;
- 遇到 Promise,首先执行里面的同步代码,打印出 2,遇到 resolve,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,执行后面同步代码,打印出 3;
- 继续执行 script 中的代码,打印出 7 和 8,至此第一轮代码执行完成;
- 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代码,首先打印出 4,如遇到 Promise,执行其中的同步代码,打印出 5,遇到定时器,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中,此时宏任务队列中有两个定时器;
- 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代码,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是的第一个定时器的时间为 100ms,第二个定时器的时间为 10ms,所以先执行第二个定时器,打印出 6;
- 此时微任务队列为空,继续执行宏任务队列,打印出 1。
做完这道题目,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,每个定时器的时间,并不是所有定时器的时间都为 0 哦。
二、this
1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 this.a );
}
function doFoo() {
foo();
}
var obj = {
a: 1,
doFoo: doFoo
};
var a = 2;
obj.doFoo()
输出结果:2
在 Javascript 中,this 指向函数执行时的当前对象。在执行 foo 的时候,执行环境就是 doFoo 函数,执行环境为全局。所以,foo 中的 this 是指向 window 的,所以会打印出 2。
2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a = 10
var obj = {
a: 20,
say: () => {
console.log(this.a)
}
}
obj.say()
var anotherObj = { a: 30 }
obj.say.apply(anotherObj)
输出结果:10 10
我么知道,箭头函数时不绑定 this 的,它的 this 来自原其父级所处的上下文,所以首先会打印全局中的 a 的值 10。后面虽然让 say 方法指向了另外一个对象,但是仍不能改变箭头函数的特性,它的 this 仍然是指向全局的,所以依旧会输出 10。
但是,如果是普通函数,那么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:
var a = 10
var obj = {
a: 20,
say(){
console.log(this.a)
}
}
obj.say()
var anotherObj={a:30}
obj.say.apply(anotherObj)
输出结果:20 30
这时,say 方法中的 this 就会指向他所在的对象,输出其中的 a 的值。
3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a() {
console.log(this);
}
a.call(null);
打印结果:window 对象
根据 ECMAScript262 规范规定:如果第一个参数传入的对象调用者是 null 或者 undefined,call 方法将把全局对象(浏览器上是 window 对象)作为 this 的值。所以,不管传入 null 还是 undefined,其 this 都是全局对象 window。所以,在浏览器上答案是输出 window 对象。
要注意的是,在严格模式中,null 就是 null,undefined 就是 undefined:
'use strict';
function a() {
console.log(this);
}
a.call(null); // null
a.call(undefined); // undefined
4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obj = {
name : 'cuggz',
fun :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this.name);
}
}
obj.fun() // cuggz
new obj.fun() // undefined
使用 new 构造函数时,其 this 指向的是全局环境 window。
6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obj = {
say: function() {
var f1 = () => {
console.log("1111", this);
}
f1();
},
pro: {
getPro:() => {
console.log(this);
}
}
}
var o = obj.say;
o();
obj.say();
obj.pro.getPro();
输出结果:
1111 window对象
1111 obj对象
window对象
解析:
- o(),o 是在全局执行的,而 f1 是箭头函数,它是没有绑定 this 的,它的 this 指向其父级的 this,其父级 say 方法的 this 指向的是全局作用域,所以会打印出 window;
- obj.say(),谁调用 say,say 的 this 就指向谁,所以此时 this 指向的是 obj 对象;
- obj.pro.getPro(),我们知道,箭头函数时不绑定 this 的,getPro 处于 pro 中,而对象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,所以箭头的函数的 this 就指向了全局作用域 window。
7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myObject = {
foo: "bar",
func: function() {
var self = this;
console.log(this.foo);
console.log(self.foo);
(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this.foo);
console.log(self.foo);
}());
}
};
myObject.func();
输出结果:bar bar undefined bar
解析:
- 首先 func 是由 myObject 调用的,this 指向 myObject。又因为 var self = this; 所以 self 指向 myObject。
- 这个立即执行匿名函数表达式是由 window 调用的,this 指向 window 。立即执行匿名函数的作用域处于 myObject.func 的作用域中,在这个作用域找不到 self 变量,沿着作用域链向上查找 self 变量,找到了指向 myObject 对象的 self。
8. 代码输出问题
window.number = 2;
var obj = {
number: 3,
db1: (function(){
console.log(this);
this.number *= 4;
return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this);
this.number *= 5;
}
})()
}
var db1 = obj.db1;
db1();
obj.db1();
console.log(obj.number); // 15
console.log(window.number); // 40
这道题目看清起来有点乱,但是实际上是考察 this 指向的:
- 执行 db1() 时,this 指向全局作用域,所以 window.number * 4 = 8,然后执行匿名函数, 所以 window.number * 5 = 40;
- 执行 obj.db1(); 时,this 指向 obj 对象,执行匿名函数,所以 obj.numer * 5 = 15。
9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length = 10;
function fn() {
console.log(this.length);
}
var obj = {
length: 5,
method: function(fn) {
fn();
arguments[0]();
}
};
obj.method(fn, 1);
输出结果: 10 2
解析:
- 第一次执行 fn(),this 指向 window 对象,输出 10。
- 第二次执行 arguments0,相当于 arguments 调用方法,this 指向 arguments,而这里传了两个参数,故输出 arguments 长度为 2。
10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a = 1;
function printA(){
console.log(this.a);
}
var obj={
a:2,
foo:printA,
bar:function(){
printA();
}
}
obj.foo(); // 2
obj.bar(); // 1
var foo = obj.foo;
foo(); // 1
输出结果: 2 1 1
解析:
- obj.foo(),foo 的 this 指向 obj 对象,所以 a 会输出 2;
- obj.bar(),printA 在 bar 方法中执行,所以此时 printA 的 this 指向的是 window,所以会输出 1;
- foo(),foo 是在全局对象中执行的,所以其 this 指向的是 window,所以会输出 1;
11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x = 3;
var y = 4;
var obj = {
x: 1,
y: 6,
getX: function() {
var x = 5;
return function() {
return this.x;
}();
},
getY: function() {
var y = 7;
return this.y;
}
}
console.log(obj.getX()) // 3
console.log(obj.getY()) // 6
输出结果:3 6
解析:
- 我们知道,匿名函数的 this 是指向全局对象的,所以 this 指向 window,会打印出 3;
- getY 是由 obj 调用的,所以其 this 指向的是 obj 对象,会打印出 6。
12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a = 10;
var obt = {
a: 20,
fn: function(){
var a = 30;
console.log(this.a)
}
}
obt.fn(); // 20
obt.fn.call(); // 10
(obt.fn)(); // 20
输出结果: 20 10 20
解析:
- obt.fn(),fn 是由 obt 调用的,所以其 this 指向 obt 对象,会打印出 20;
- obt.fn.call(),这里 call 的参数啥都没写,就表示 null,我们知道如果 call 的参数为 undefined 或 null,那么 this 就会指向全局对象 this,所以会打印出 10;
- (obt.fn)(), 这里给表达式加了括号,而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表达式的运算顺序,而在这里加与不加括号并无影响;相当于 obt.fn(),所以会打印出 20;
13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a(xx){
this.x = xx;
return this
};
var x = a(5);
var y = a(6);
console.log(x.x) // undefined
console.log(y.x) // 6
输出结果: undefined 6
解析:
- 最关键的就是 var x = a(5),函数 a 是在全局作用域调用,所以函数内部的 this 指向 window 对象。**所以 this.x = 5 就相当于:window.x = 5。**之后 return this,也就是说 var x = a(5) 中的 x 变量的值是 window,这里的 x 将函数内部的 x 的值覆盖了。然后执行 console.log(x.x), 也就是 console.log(window.x),而 window 对象中没有 x 属性,所以会输出 undefined。
- 当指向 y.x 时,会给全局变量中的 x 赋值为 6,所以会打印出 6。
14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foo(something){
this.a = something
}
var obj1 = {
foo: foo
}
var obj2 = {}
obj1.foo(2);
console.log(obj1.a); // 2
obj1.foo.call(obj2, 3);
console.log(obj2.a); // 3
var bar = new obj1.foo(4)
console.log(obj1.a); // 2
console.log(bar.a); // 4
输出结果: 2 3 2 4
解析:
- 首先执行 obj1.foo(2); 会在 obj 中添加 a 属性,其值为 2。之后执行 obj1.a,a 是右 obj1 调用的,所以 this 指向 obj,打印出 2;
- 执行 obj1.foo.call(obj2, 3) 时,会将 foo 的 this 指向 obj2,后面就和上面一样了,所以会打印出 3;
- obj1.a 会打印出 2;
- 最后就是考察 this 绑定的优先级了,new 绑定是比隐式绑定优先级高,所以会输出 4。
15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foo(something){
this.a = something
}
var obj1 = {}
var bar = foo.bind(obj1);
bar(2);
console.log(obj1.a); // 2
var baz = new bar(3);
console.log(obj1.a); // 2
console.log(baz.a); // 3
输出结果: 2 2 3
这道题目和上面题目差不多,主要都是考察 this 绑定的优先级。记住以下结论即可:this 绑定的优先级:new 绑定 > 显式绑定 > 隐式绑定 > 默认绑定。
三、作用域 & 变量提升 & 闭包
1. 代码输出结果
(function(){
var x = y = 1;
})();
var z;
console.log(y); // 1
console.log(z); // undefined
console.log(x); // Uncaught ReferenceError: x is not defined
这段代码的关键在于:var x = y = 1; 实际上这里是从右往左执行的,首先执行 y = 1, 因为 y 没有使用 var 声明,所以它是一个全局变量,然后第二步是将 y 赋值给 x,讲一个全局变量赋值给了一个局部变量,最终,x 是一个局部变量,y 是一个全局变量,所以打印 x 是报错。
2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a, b
(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a);
console.log(b);
var a = (b = 3);
console.log(a);
console.log(b);
})()
console.log(a);
console.log(b);
输出结果:
undefined
undefined
3
3
undefined
3
这个题目和上面题目考察的知识点类似,b 赋值为 3,b 此时是一个全局变量,而将 3 赋值给 a,a 是一个局部变量,所以最后打印的时候,a 仍旧是 undefined。
3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friendName = 'World';
(function() {
if (typeof friendName === 'undefined') {
var friendName = 'Jack';
console.log('Goodbye ' + friendName);
} else {
console.log('Hello ' + friendName);
}
})();
输出结果:Goodbye Jack
我们知道,在 JavaScript 中, Function 和 var 都会被提升(变量提升),所以上面的代码就相当于:
var name = 'World!';
(function () {
var name;
if (typeof name === 'undefined') {
name = 'Jack';
console.log('Goodbye ' + name);
} else {
console.log('Hello ' + name);
}
})();
这样,答案就一目了然了。
4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fn1(){
console.log('fn1')
}
var fn2
fn1()
fn2()
fn2 = 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fn2')
}
fn2()
输出结果:
fn1
Uncaught TypeError: fn2 is not a function
fn2
这里也是在考察变量提升,关键在于第一个 fn2(),这时 fn2 仍是一个 undefined 的变量,所以会报错 fn2 不是一个函数。
5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a() {
var temp = 10;
function b() {
console.log(temp); // 10
}
b();
}
a();
function a() {
var temp = 10;
b();
}
function b() {
console.log(temp); // 报错 Uncaught ReferenceError: temp is not defined
}
a();
在上面的两段代码中,第一段是可以正常输出,这个应该没啥问题,关键在于第二段代码,它会报错 Uncaught ReferenceError: temp is not defined。这时因为在 b 方法执行时,temp 的值为 undefined。
6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a=3;
function c(){
alert(a);
}
(function(){
var a=4;
c();
})();
js 中变量的作用域链与定义时的环境有关,与执行时无关。执行环境只会改变 this、传递的参数、全局变量等
7. 代码输出问题
function fun(n, o) {
console.log(o)
return {
fun: function(m){
return fun(m, n);
}
};
}
var a = fun(0); a.fun(1); a.fun(2); a.fun(3);
var b = fun(0).fun(1).fun(2).fun(3);
var c = fun(0).fun(1); c.fun(2); c.fun(3);
输出结果:
undefined 0 0 0
undefined 0 1 2
undefined 0 1 1
这是一道关于闭包的题目,对于 fun 方法,调用之后返回的是一个对象。我们知道,当调用函数的时候传入的实参比函数声明时指定的形参个数要少,剩下的形参都将设置为 undefined 值。所以 console.log(o);
会输出 undefined。而 a 就是是 fun(0) 返回的那个对象。也就是说,函数 fun 中参数 n 的值是 0,而返回的那个对象中,需要一个参数 n,而这个对象的作用域中没有 n,它就继续沿着作用域向上一级的作用域中寻找 n,最后在函数 fun 中找到了 n,n 的值是 0。了解了这一点,其他运算就很简单了,以此类推。
8. 代码输出结果
f = function() {return true;};
g = function() {return false;};
(function() {
if (g() && [] == ![]) {
f = function f() {return false;};
function g() {return true;}
}
})();
console.log(f());
输出结果: false
这里首先定义了两个变量 f 和 g,我们知道变量是可以重新赋值的。后面是一个匿名自执行函数,在 if 条件中调用了函数 g(),由于在匿名函数中,又重新定义了函数 g,就覆盖了外部定义的变量 g,所以,这里调用的是内部函数 g 方法,返回为 true。第一个条件通过,进入第二个条件。
第二个条件是[] == ![],先看 ![] ,在 JavaScript 中,当用于布尔运算时,比如在这里,对象的非空引用被视为 true,空引用 null 则被视为 false。由于这里不是一个 null, 而是一个没有元素的数组,所以 [] 被视为 true, 而 ![] 的结果就是 false 了。当一个布尔值参与到条件运算的时候,true 会被看作 1, 而 false 会被看作 0。现在条件变成了 [] == 0 的问题了,当一个对象参与条件比较的时候,它会被求值,求值的结果是数组成为一个字符串,[] 的结果就是 '',而'' 会被当作 0 ,所以,条件成立。
两个条件都成立,所以会执行条件中的代码, f 在定义是没有使用 var,所以他是一个全局变量。因此,这里会通过闭包访问到外部的变量 f, 重新赋值,现在执行 f 函数返回值已经成为 false 了。而 g 则不会有这个问题,这里是一个函数内定义的 g,不会影响到外部的 g 函数。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 false。
四、原型 & 继承
1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Person(name) {
this.name = name
}
var p2 = new Person('king');
console.log(p2.__proto__) //Person.prototype
console.log(p2.__proto__.__proto__) //Object.prototype
console.log(p2.__proto__.__proto__.__proto__) // null
console.log(p2.__proto__.__proto__.__proto__.__proto__)//null后面没有了,报错
console.log(p2.__proto__.__proto__.__proto__.__proto__.__proto__)//null后面没有了,报错
console.log(p2.constructor)//Person
console.log(p2.prototype)//undefined p2是实例,没有prototype属性
console.log(Person.constructor)//Function 一个空函数
console.log(Person.prototype)//打印出Person.prototype这个对象里所有的方法和属性
console.log(Person.prototype.constructor)//Person
console.log(Person.prototype.__proto__)// Object.prototype
console.log(Person.__proto__) //Function.prototype
console.log(Function.prototype.__proto__)//Object.prototype
console.log(Function.__proto__)//Function.prototype
console.log(Object.__proto__)//Function.prototype
console.log(Object.prototype.__proto__)//null
这道义题目考察原型、原型链的基础,记住就可以了。
2. 代码输出结果
// a
function Foo () {
getName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1);
}
return this;
}
// b
Foo.getName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2);
}
// c
Foo.prototype.getName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3);
}
// d
var getName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4);
}
// e
function getName () {
console.log(5);
}
Foo.getName(); // 2
getName(); // 4
Foo().getName(); // 1
getName(); // 1
new Foo.getName(); // 2
new Foo().getName(); // 3
new new Foo().getName(); // 3
输出结果:2 4 1 1 2 3 3
解析:
- Foo.getName(), Foo 为一个函数对象,对象都可以有属性,b 处定义 Foo 的 getName 属性为函数,输出 2;
- getName(), 这里看 d、e 处,d 为函数表达式,e 为函数声明,两者区别在于变量提升,函数声明的 5 会被后边函数表达式的 4 覆盖;
- ** Foo().getName(),** 这里要看 a 处,在 Foo 内部将全局的 getName 重新赋值为 console.log(1) 的函数,执行 Foo() 返回 this,这个 this 指向 window,Foo().getName() 即为 window.getName(),输出 1;
- getName(), 上面 3 中,全局的 getName 已经被重新赋值,所以这里依然输出 1;
- new Foo.getName(), 这里等价于 new (Foo.getName()),先执行 Foo.getName(),输出 2,然后 new 一个实例;
- new Foo().getName(), 这 里等价于 (new Foo()).getName(), 先 new 一个 Foo 的实例,再执行这个实例的 getName 方法,但是这个实例本身没有这个方法,所以去原型链__protot__上边找,实例.protot === Foo.prototype,所以输出 3;
- new new Foo().getName(), 这里等价于 new (new Foo().getName()),如上述 6,先输出 3,然后 new 一个 new Foo().getName() 的实例。
3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F = function() {};
Object.prototype.a = 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a');
};
Function.prototype.b = 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'b');
}
var f = new F();
f.a();
f.b();
F.a();
F.b()
输出结果:
a
Uncaught TypeError: f.b is not a function
a
b
解析:
- f 并不是 Function 的实例,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构造函数,调用的是 Function 原型链上的相关属性和方法,只能访问到 Object 原型链。所以 f.a() 输出 a ,而 f.b() 就报错了。
- F 是个构造函数,而 F 是构造函数 Function 的一个实例。因为 F instanceof Object === true,F instanceof Function === true,由此可以得出结论:F 是 Object 和 Function 两个的实例,即 F 能访问到 a, 也能访问到 b。所以 F.a() 输出 a ,F.b() 输出 b。
4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Foo(){
Foo.a =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1);
}
this.a =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2)
}
}
Foo.prototype.a =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3);
}
Foo.a =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4);
}
Foo.a();
let obj = new Foo();
obj.a();
Foo.a();
输出结果:4 2 1
解析:
- Foo.a() 这个是调用 Foo 函数的静态方法 a,虽然 Foo 中有优先级更高的属性方法 a,但 Foo 此时没有被调用,所以此时输出 Foo 的静态方法 a 的结果:4
- let obj = new Foo(); 使用了 new 方法调用了函数,返回了函数实例对象,此时 Foo 函数内部的属性方法初始化,原型链建立。
- obj.a() ; 调用 obj 实例上的方法 a,该实例上目前有两个 a 方法:一个是内部属性方法,另一个是原型上的方法。当这两者都存在时,首先查找 ownProperty ,如果没有才去原型链上找,所以调用实例上的 a 输出:2
- Foo.a() ; 根据第 2 步可知 Foo 函数内部的属性方法已初始化,覆盖了同名的静态方法,所以输出:1
5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Dog() {
this.name = 'puppy'
}
Dog.prototype.bark = () => {
console.log('woof!woof!')
}
const dog = new Dog()
console.log(Dog.prototype.constructor === Dog && dog.constructor === Dog && dog instanceof Dog)
输出结果:true
解析: 因为 constructor 是 prototype 上的属性,所以 dog.constructor 实际上就是指向 Dog.prototype.constructor;constructor 属性指向构造函数。instanceof 而实际检测的是类型是否在实例的原型链上。
constructor 是 prototype 上的属性,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掉。constructor 和 instanceof 的作用是不同的,感性地来说,constructor 的限制比较严格,它只能严格对比对象的构造函数是不是指定的值;而 instanceof 比较松散,只要检测的类型在原型链上,就会返回 true。
6. 代码输出结果
var A = {n: 4399};
var B = function(){this.n = 9999};
var C = function(){var n = 8888};
B.prototype = A;
C.prototype = A;
var b = new B();
var c = new C();
A.n++
console.log(b.n);
console.log(c.n);
输出结果:9999 4400
解析:
- console.log(b.n),在查找 b.n 是首先查找 b 对象自身有没有 n 属性,如果没有会去原型(prototype)上查找,当执行 var b = new B() 时,函数内部 this.n=9999(此时 this 指向 b) 返回 b 对象,b 对象有自身的 n 属性,所以返回 9999。
- console.log(c.n),同理,当执行 var c = new C() 时,c 对象没有自身的 n 属性,向上查找,找到原型 (prototype)上的 n 属性,因为 A.n++(此时对象 A 中的 n 为 4400), 所以返回 4400。
7. 代码输出问题
function A(){
}
function B(a){
this.a = a;
}
function C(a){
if(a){
this.a = a;
}
}
A.prototype.a = 1;
B.prototype.a = 1;
C.prototype.a = 1;
console.log(new A().a);
console.log(new B().a);
console.log(new C(2).a);
输出结果:1 undefined 2
解析:
- console.log(new A().a),new A() 为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,本身没有 a 属性,所以向它的原型去找,发现原型的 a 属性的属性值为 1,故该输出值为 1;
- console.log(new B().a),ew B() 为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,该构造函数有参数 a,但该对象没有传参,故该输出值为 undefined;
- console.log(new C(2).a),new C() 为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,该构造函数有参数 a,且传的实参为 2,执行函数内部,发现 if 为真,执行 this.a = 2, 故属性 a 的值为 2。
8 代码输出问题
function Parent() {
this.a = 1;
this.b = [1, 2, this.a];
this.c = { demo: 5 };
this.show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a , this.b , this.c.demo );
}
}
function Child() {
this.a = 2;
this.change = function () {
this.b.push(this.a);
this.a = this.b.length;
this.c.demo = this.a++;
}
}
Child.prototype = new Parent();
var parent = new Parent();
var child1 = new Child();
var child2 = new Child();
child1.a = 11;
child2.a = 12;
parent.show();
child1.show();
child2.show();
child1.change();
child2.change();
parent.show();
child1.show();
child2.show();
输出结果:
parent.show(); // 1 [1,2,1] 5
child1.show(); // 11 [1,2,1] 5
child2.show(); // 12 [1,2,1] 5
parent.show(); // 1 [1,2,1] 5
child1.show(); // 5 [1,2,1,11,12] 5
child2.show(); // 6 [1,2,1,11,12] 5
这道题目值得神帝,他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,例如this 的指向、原型、原型链、类的继承、数据类型等。
解析:
- parent.show(),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的值,没啥好说的;
- child1.show(),
Child
的构造函数原本是指向Child
的,题目显式将Child
类的原型对象指向了Parent
类的一个实例,需要注意Child.prototype
指向的是Parent
的实例parent
,而不是指向Parent
这个类。 - child2.show(),这个也没啥好说的;
- parent.show(),
parent
是一个Parent
类的实例,Child.prorotype
指向的是Parent
类的另一个实例,两者在堆内存中互不影响,所以上述操作不影响parent
实例,所以输出结果不变; - child1.show(),
child1
执行了change()
方法后,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
- this.b.push(this.a),由于 this 的动态指向特性,this.b 会指向
Child.prototype
上的b数组, this.a 会指向child1
的a属性, 所以Child.prototype.b
变成了**[1,2,1,11]**; - this.a = this.b.length,这条语句中
this.a
和this.b
的指向与上一句一致,故结果为child1.a
变为4; - this.c.demo = this.a++,由于
child1
自身属性并没有c这个属性,所以此处的this.c
会指向Child.prototype.c
,this.a
值为4,为原始类型,故赋值操作时会直接赋值,Child.prototype.c.demo
的结果为4,而this.a
随后自增为5(4 + 1 = 5)。
child2
执行了change()
方法, 而child2
和child1
均是Child
类的实例,所以他们的原型链指向同一个原型对象Child.prototype
, 也就是同一个parent
实例,所以child2.change()
中所有影响到原型对象的语句都会影响child1
的最终输出结果。
- this.b.push(this.a),由于 this 的动态指向特性,this.b 会指向
Child.prototype
上的b数组, this.a 会指向child2
的a属性, 所以Child.prototype.b
变成了**[1,2,1,11,12]**; - this.a = this.b.length,这条语句中
this.a
和this.b
的指向与上一句一致,故结果为child2.a
变为5; - this.c.demo = this.a++,由于
child2
自身属性并没有c这个属性,所以此处的this.c
会指向Child.prototype.c
,故执行结果为Child.prototype.c.demo
的值变为child2.a
的值5,而child2.a
最终自增为6(5 + 1 = 6)。
9. 代码输出结果
function SuperType(){
this.property = true;
}
SuperType.prototype.getSuperValue = function(){
return this.property;
};
function SubType(){
this.subproperty = false;
}
SubType.prototype = new SuperType();
SubType.prototype.getSubValue = function (){
return this.subproperty;
};
var instance = new SubType();
console.log(instance.getSuperValue());
输出结果:true
实际上,这段代码就是在实现原型链继承,SubType 继承了 SuperType,本质是重写了 SubType 的原型对象,代之以一个新类型的实例。SubType 的原型被重写了,所以 instance.constructor 指向的是 SuperType。具体如下:
写在最后:
感谢您的耐心,读完了这么长的文章。读到这里,是否有一点收获呢?不得不说,这些面试题真是考验人的 JavaScript 基础能力,尤其是后面的原型和继承相关的题目,太绕了,值得仔细研究!
近期,笔者在忙于毕业论文,可能更新会比较慢,还望大家见谅。
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,记得点个赞哦。
.markdown-body pre,.markdown-body pre>code.hljs{color:#333;background:#f8f8f8}.hljs-comment,.hljs-quote{color:#998;font-style:italic}.hljs-keyword,.hljs-selector-tag,.hljs-subst{color:#333;font-weight:700}.hljs-literal,.hljs-number,.hljs-tag .hljs-attr,.hljs-template-variable,.hljs-variable{color:teal}.hljs-doctag,.hljs-string{color:#d14}.hljs-section,.hljs-selector-id,.hljs-title{color:#900;font-weight:700}.hljs-subst{font-weight:400}.hljs-class .hljs-title,.hljs-type{color:#458;font-weight:700}.hljs-attribute,.hljs-name,.hljs-tag{color:navy;font-weight:400}.hljs-link,.hljs-regexp{color:#009926}.hljs-bullet,.hljs-symbol{color:#990073}.hljs-built_in,.hljs-builtin-name{color:#0086b3}.hljs-meta{color:#999;font-weight:700}.hljs-deletion{background:#fdd}.hljs-addition{background:#dfd}.hljs-emphasis{font-style:italic}.hljs-strong{font-weight:700}
https://juejin.cn/post/6959043611161952269#heading-35